时评:中国高铁,开启世界铁路互联新纪元
2025-06-26 23:33:26
7月8日即将在京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将吸引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目光聚焦北京。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开创的"中国速度"、CR450动车组树立的"世界标杆"等系列突破,不仅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更通过共享技术标准与建设经验,为世界高铁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技术攻坚,从学习追赶到行业引领。中国高铁的崛起,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壮丽史诗。从2004 年开启高铁征程,到2017 年复兴号 CR400 系列问世,标志着中国高铁核心技术 100% 自主化。如今,CR450 动车组再次突破技术极限,时速 400 公里运行时能耗与 CR400 持平,仿生学设计的 “飞箭”“鹰隼” 车头降低气动阻力 30%,永磁牵引电机效率提升 3%,整车减重 10% 以上。更令人瞩目的是,CR450 构建了全球首个时速 400 公里高铁技术体系,其时间敏感网络(TSN)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4000 多个监测点实时预警安全风险,为全球高铁智能化发展树立新标杆。
路网延伸,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高铁的战略布局,是一幅重构经济地理的宏伟画卷。截至 2025 年,“八纵八横” 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 80%,高铁里程突破 5 万公里,覆盖 97% 的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京沪高铁日均开行列车超 100 对,发车间隔最短 4 分钟,带动沿线 24 个高铁新城崛起;成渝中线高铁穿越秦岭,将川渝地区与京津冀的时空距离缩短至 6 小时。高铁网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经济纽带:长三角城市群依托高铁实现 “1 小时通勤圈”,2024 年区域 GDP 占全国 24.1%;中老铁路开通 22 个月运输货物 2680 万吨,货运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 20 天,成为中南半岛黄金通道。
合作共赢,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共享。中国高铁的国际实践,是一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乐章。雅万高铁每日开行列车从 14 列增至 52 列,累计发送旅客近 500 万人,成为中印尼合作的 “金字招牌”;匈塞铁路贝诺段运营两年发送旅客超 820 万人次,塞尔维亚总理称其 “改变了国家交通面貌”。在技术输出方面,中国高铁标准已写入 UIC 国际标准,CR400 动车组技术参数成为多国高铁建设参照;智能巡检系统在川青铁路高原段的应用,为全球高原铁路运维提供 “中国方案”。世界铁路大会选择北京作为举办地,正是对中国高铁 “技术 + 标准 + 运营” 三位一体模式的高度认可。正如国际铁路联盟主席所言:“中国高铁不仅是速度的象征,更是全球铁路合作的典范。”
站在世界铁路大会的历史节点,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搭建全球铁路创新共同体。正如疾驰的复兴号列车,中国高铁不仅用钢轨缩短了世界的时空距离,更以共享发展的车轮碾平技术鸿沟。这场即将启幕的全球盛会,必将见证中国方案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铺展成四通八达的智慧之路,让世界沿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快车道驶向互联互通的新纪元。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德芳)
【责任编辑: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