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古代船橹的发明应用与改进
2025-05-14 19:36:51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发现被指定用来操纵航向的舵桨,当它由原来的横向放置变为纵向放置后,在左右摆动时就不再提桨出水面了。舵桨除操纵方向外能否推船前进呢?游鱼前进的方式给了人们启迪,既然鱼尾的摇动能产生推力,人们在操作舵桨时就会加以模仿。只要把舵桨的桨板掌握一定角度左右摇动,舵桨就会变成航船的“鱼尾”。而当舵桨的操作方式且改为鱼尾式的“摇动”后,它就发生了质的飞跃:桨变为最初的橹了。
橹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造船业的贡献之一。橹在宋代的使用比唐代更为普遍,特别是内河船,到处有“鼓声冬冬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一类的热闹景象。
在船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橹的数目增加了,橹本身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从记载看起来,汉代大都是用边橹的。这恐怕也是从长桨演变来的一点痕迹。后来,人们发现橹在尾部推进和操纵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尾橹便出现了。随着船的增大,橹的形制也越来越大,从单人摇、双人摇,到十几个人摇一支大橹。
近代船舶普遍采用的螺旋桨,可以说是橹的进一步的结果。爆旋桨的每一个叶片,等于是一支,它把橹的来回连续摇动,改成连续转动,并尽量使叶片固定在一个可以产生最大推力的位置上。一只螺旋桨有多张叶片,等于将几支橹结合为一体。从这一点看,橹又从多到少,从复杂到简单了。但这是以少胜多,是在更高级程度上的“简单”。高级的标志就在于螺旋桨的推进方式是“转”。现代螺旋桨用机器转动,一“转”胜于几支、几十支、几百支,以至几千支橹的“摇”,比用人力摇橹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从篙撑桨划,到橹的“摇”和螺旋桨的“转”,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船舶推进工具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今,当我们站立在江岸海滨,看见螺旋桨卷起烟云飞雪般的浪花,推动万吨巨轮劈波前进的时候,我们是多么为祖国劳动人民发明橹、使用橹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