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 (清朝)
2025-08-24 09:14:40
根据光绪《大清会典》卷一《宗人府》记载,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和十二等爵(参见男子宗室的爵位有12等)。
清代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降袭制度,这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最为特殊的。
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世袭罔替
编辑
主条目: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 铁帽子王 ”。
清兵入关时,战功昭著的几个著名亲王与郡王,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分别为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个清初王公,嫡系后裔享有世袭罔替的王爵(俗称铁帽子)。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馀子孙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
后世又有四位亲王因辅佐皇帝、皇太后在政治斗争中有功,而获此殊荣,即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清初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得到世袭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世袭递降
编辑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