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 如何调研系列(六) 2016年的时候写过系列前五篇,很快就过去了5年,每个人也发生巨大变化,但股市仍然是这个股市,生活它仍然还是生活。“如果...
2025-09-09 14:57:25
来源:雪球App,作者: 蠢蛋儿说,(https://xueqiu.com/3834727507/187931547)
2016年的时候写过系列前五篇,很快就过去了5年,每个人也发生巨大变化,但股市仍然是这个股市,生活它仍然还是生活。
“如果把投资比作婚姻,那么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就相当于谈恋爱时的彼此了解。不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投资风险将会极高,未曾与另一半经过彼此了解的恋爱阶段就直接步入婚姻的闪婚人士,理论上来说风险也不小。”这段话也是我在第二篇中写的开篇,或许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此跟大家再次分享之。
2021年半年的今天,本来写了一周多,想该如何从不同角度再说说调研,但思来想去还是用最浅显易懂的语句来讲给大家。
在投资过程中,调查研究、实地调研到底占有什么重要地位?起初研究价值投资的时候,网上说股神巴菲特一年都在企业调研,开着他的老福特,走遍了美国全境,进行大规模调研成为了巴菲特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但是后来读了老巴的传记,大概有3个美国人分别写的三本传记类书籍,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其实真相不是这个样子。老巴用于实际调研的时间很少,在全部工作当中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令当时的我快惊掉了下巴。
巴菲特370亿收购精密机件公司,一家飞机零部件公司,这么大的金额,只是跟核心高管谈话25分钟。还有就是国内都熟知的中石油港股的案例,只是看了年报,完全没有实地调研。
而另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确实实地调研的高手,并且把生活中的种种都跟投资的标的联系起来,还获得了非常规的超额收益。若不是其留心观察和大胆推理论证,想必也不会令大家钦佩不已。
我的心得是,调查研究既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一种系统的观点、没有对被考察对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脑袋一片空白,盲目去调研反而有害。
关注我的人,可能会知道我经常来回跑,实地调研比较多,而且我也更信任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有个前提,是需要自己形成一个观点,或者更进一步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比如了解一个行业,一般都是先看年报、行业数据、新闻、舆情,然后把这些数据提炼加工成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形成一定的逻辑,也即为知识。
通过长时间的分析、思考、实践,形成了几类判断的方法。
一般都是先设计调研方案,再进行调研,不能盲目调研。调研之前还要假设出现的情况或状态。如果出现a情况,该怎么办?B状态又意味着什么?c这种状态出现就应该被pass。设计好了再调研。
如果没有好的调研方案,盲目收集信息,就会出现一种可怕现象:没有思路的你,因为没有设计,接收到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这些琐碎杂乱 整理的数据或由此形成的信息就会把你吞噬,然后搞的一无所获。梳理调查研究回来的信息,把信息形成逻辑,这个过程没有,就会犯迷糊。
调研不可或缺,因为调研可以证明你的观点,亦或者是逻辑是否正确。但你必须先有一套逻辑,然后才能通过调研证实或证伪这套逻辑。有时候(大部分时候)我们还需要选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调研方法。
调研要找到“根”之所在,而不是跑的多就能获得的更多。
有时候也不是说调研都是有用的,我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都是无用功,因为某些现象是噪音,基本面分析也存在很多噪音,而我们很多时候都被噪音所蒙蔽。
价值投资的逻辑本质上是追求安全边际,而实践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和独立分析。价值投资的过程就是寻找安全边际的过程,寻找安全边际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和独立分析,没有调查研究和独立分析就不可能发现安全边际。
为什么都要加上“独立”二字,《乌合之众》想必很多人都读过,不“独立”分析就会出现一种错误,就是大众整体性发生了判断错误。所以想发现安全边际,必须独立调查研究分析,不能追随大众。
而农业和消费品是我们日常最容易接触到的,具有可调研的有点,因为农业里,地是一定的,种的东西他就有限制;消费品,在任何一家消费品企业的专卖店或超市里,把经营情况综合起来,就有可能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但是有很多行业不具备这种简单的逻辑,思考起来就非常复杂,虽然也可以通过走基层的调研方式去了解复杂的产业和企业,但不能推导出整体。
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信息都是浩如烟海,调研先要解决从哪里切入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揭露真相的切入点,那么整个调研就将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也会出现多谋少决的情况。
前几次有朋友留言,想看案例,这次给安排上。
第一步 罗列框架问题:
1、调研开始前需要搞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
2、了解哪些具体情况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拿消费品行业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举例:拿山西最知名的 $山西汾酒(SH600809)$ ,了解山西汾酒的经销商库存情况、批发价,以及消费者需求和经销商利润率情况。
虽然山西汾酒对经销商的议价谈判能力不如贵州茅台那么厉害,但是也属于全国前列了。而白酒又是国内常见的消费品里对经销商谈判能力最强的行业,当整个行业都陷入衰退的时候,企业能将库存转移给经销商,减少自身的风险,如没有能力把这个能力平摊或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危险的很。而这还没完,如果把库存转移给经销商后,经销商有没有能力把转移过来的库存风险以合理利润率转移给市场,这个也比较关键。反过来,如果经销商大量库存不能卖出,或者亏损卖出,就反映出销售系统有问题了,经销商不能承担,最终会落到生产企业上。
这样,考察山西汾酒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和利润水平就成了考察白酒企业经营是否优秀或正常的关键点,这就是这个调研的Key。
第二步 罗列详细问题,并调查研究。
1、山西汾酒专卖店的批发价。
2、经销商的库存和销售
3、消费情况。
批发价大家应该都知道怎么调查吧,我这里仅供参考。直接电话或者实体店到访询问即可。库存和销量,很容易问出销量情况的。但是消费情况就需要用点心和时间了,因为需要判断供需整体平衡状态,淡旺季。批发价、零售价实际是在上行,还是下行。
前提是这个必须调研够足够的家数,体量太小或者范围太局限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像山西汾酒还好说,主要60%+都在山西省内销售,省外才是调研重点,因为近些年都是向外扩展增速高于本省增速。这就需要对你调研的企业有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在里面,在这里不赘述。
第三步,根据获得的数据整理成信息,与调研设计之初的结论对号入座,除非发生特别情况,一般都符合调研之前设计的几种状况。
最后,肯定有很多人会说我们都是小散,费这么大劲干嘛,我只是想说除了案头研究,多出来走走很好,也很利于健康和闭塞的头脑。的当然每个人的投资方式都不太相同,也因投入感和资金量造成了千人千面。
但殊途同归,不管怎么样,大家都逃不了大部分事物的数据性结论“28现象”,投资二级市场的一赚二平七亏。
PS:结合起最近最火热的 $广誉远(SH600771)$ , 我家乡的、我最熟悉的广誉远,跟踪多年业绩仍不见底,在这么一个国私交接之际却走出了爆发性行情,我完全看不懂。而且雪球上突然冒出很多很多人一致看多,不仅搬出高瓴资本和冯柳一季度就布局了,还搬出了百年来一致摆在那里的实施和文章,外加同类中药大哥片仔癀一片难求,将整个沉寂了多年的中医药上市公司都激活了。小广同类市值是最低,但不可否认业绩也是最低,还连年下降,仅仅因国资接手就能成为第二个山西汾酒么?这里的国资怎么样不说大话的讲,雪球里面比我了解的应该不会太多。但尽管这么个情况,仍然挡不住小广短时间的翻倍走势。 这段话是给私信给我的朋友的,问的比较多,就不一一回复了,尽管我再熟悉,在理解透彻,但我真的看不懂,没有别人的眼光和魄力赚不到你不应该赚到的钱。给大家的小建议是参考上面那段话,你是10%中的10%么?反正我不是。
这个调研系列的文章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也把链接发到这边:可能很多已经有些旧了,毕竟5年过去了,也没来得及更新,如有纰漏请大家及时指正。
小散如何调研(一):网页链接
小散如何调研(二):网页链接
小散如何调研(三):网页链接
小散如何调研(四):网页链接
小散如何调研(五):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六六资本论 @润哥 @何时投资 @沈潜 @静气 @边塞小股民 @林奇法则 @唐朝 @闲来一坐s话投资 @贫民窟的大富翁
再次叨扰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