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SAR卫星汇总对比
2025-09-30 07:41:33
一、环境星1C (HJ 1C)
是一颗中国小型雷达地球观测卫星,由中国资源卫星数据与应用中心运营。卫星星座由多颗小卫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它提供全天候(3 至 100 米)图像。HJ 1C 使用 S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据说,该卫星的天线出现问题,导致分辨率低于计划。作为补救措施,降低了轨道。
二、环境星 2E 和 2F (HJ 2E 和 2F)
由中国资源卫星数据与应用中心运营的第二代中国小型地球观测卫星。卫星星座由多颗小卫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它将提供全天候(3 至 100 米)图像。这些卫星是 S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具有高机动性、精确控制和稳定性以及长寿命。
HJ 2E (5m S-SAR 01),发射日期:2022.10.12;
HJ 2F (5m S-SAR 02),发射日期:2023.08.08;
三、高分三号
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于2016年8月发射。能够高时效的实现不同应用模式下1米至500米分辨率、10公里至650公里幅宽的微波遥感数据获取。
四、 高分三号02/03星(GF3 02/03星)
GF3 02/03星 为1米分辨率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1米C-SAR卫星01、02星)是高分三号卫星2颗后续业务卫星,也是我国首批在轨运行的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2颗卫星搭载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在充分继承了GF-3卫星成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优化:1)增加AIS信号接收系统,提高对海洋主要监视目标—海上船舶监视能力;2)将3种传统扫描成像模式改为TOPSAR模式,从体制上减小了传统扫描模式图像中固有的“扇贝效应”,提高扫描模式图像质量与应用效果;
五、海丝一号
2020年12月22日由长征八号火箭发射的C波段小型商业SAR卫星Hisea-1/海丝一号。由厦门大学等单位根据海洋科学研究与遥感应用市场需要提出需求、天仪研究院联合中国电科38所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海丝一号卫星的有效载荷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制造。
海丝一号是全球首颗小型C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海丝一号卫星重约185kg,采用相控阵天线,具备条带、聚束、凝视三种工作模式,最高分辨率为1m。
六、巢湖一号
北京时间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由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巢湖一号卫星是“天仙星座”首发星,
其应用需求由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提出,天仪研究院为卫星总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38所”)为载荷总体,联合负责卫星的研制。这也是天仪研究院与中国电科38所继联合研制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后的第二次合作。
展开全文
巢湖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将推动“天仙星座”建设以及SAR数据行业应用,标志着天仪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七、齐鲁一号
齐鲁一号是一颗雷达对地观测卫星,主要服务于以山东省为主的遥感行业用户。是一颗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携带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有效载荷、激光通信器和智能有效载荷。主要进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观测,获取地面微波遥感图像。此外,利用卫星间激光通信手段,齐鲁一号卫星还可以验证在轨自主任务规划、在轨图像处理和低轨卫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齐鲁一号于 2021 年 4 月由长征六号火箭搭载发射。
八、陆探一号01组A星/B星
陆探一号01是中国民用遥感卫星系列。陆探一号01组A卫星重约3.2吨,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总面积超过33平方米。它是目前中国在轨最大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卫星运行在高度为 607 公里的准太阳同步轨道上,配备先进的 L 波段多极化、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有效载荷。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多模式对地观测能力。该卫星主要用于有效监测地质环境、山体滑坡和地震灾害。
第一颗陆探一号01组A星 于 2022 年 1 月 26 日在中国酒泉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一个月后的2022年2月27日7时44分,第二颗陆探一号01组B星也将发射升空。
陆地探测一号01组A、B双星技术状态基本相同,均配置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在轨应用干涉测高和差分形变测量技术,可实现重轨干涉形变测量、双星编队干涉测高及单星成像等功能,完成地表形变测量、数字高程模型获取等主要观测任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模式、多极化等特点,支持和服务国土资源、地震、防灾减灾、基础地理信息获取、林业等应用需求,
九、陆地探测4号A星
该卫星配有 L 波段雷达,计划成为第一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23.08.12发射。
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由卫星自己变轨,变轨到一个倾斜的同步轨道,倾角是16度。经过了4次变轨,现在已经准确进入到预定轨道。
十、航天宏图"女娲星座"星座(也是(银河航天)INSAR编队星座)
“航天宏图为实施“分布式干涉SAR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项目,委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对卫星系统提供论证、卫星系统方案设计和卫星工程监理服务;委托“银河航天”提供卫星研制、发射与在轨测试与交付、测运控系统等服务。
“女娲星座”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至2025年共发射38颗业务星,包括28颗雷达卫星组成的雷达遥感星座和10颗全色0.5米八谱段以及多光谱2米的光学卫星组成的光学遥感星座。
2023年3月30日18时50分56秒,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女娲星座”首发卫星“中原一号(主卫星),鹤壁一、二、三号(三颗辅助卫星)”4颗高分辨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是航天宏图“女娲星座”首发任务,是多星多基线分布式干涉雷达卫星系统、采用四星车轮式(Cartwheel)编队构型的多星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主卫星位于中心,三颗辅助卫星均匀分布在轮毂上,这些在轨卫星还组成了地球历史上首个轮式卫星编队。
是银河空间公司建造的中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对地观测星座,由有源和无源 X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
十一、珞珈二号01星/(光音二号01星)
珞珈二号01星是武汉大学建造的雷达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有多种成像模式,如多角度成像、聚光成像、带状成像和视频成像。聚光灯模式下的最高分辨率为 0.5 米,多角度模式下的分辨率为 1 米。发射日期:2023年5月21日。
是全球首颗Ka频段(更接近可见光的高频段)高分辨率SAR(合成孔径雷达)科学实验卫星。
总设计:张过教授团队
十二、涪城一号
涪城一号,首颗四川造SAR遥感卫星——“涪城一号”出征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3年5月升空入轨、奔赴星海,实现“绵阳星座绵阳建、涪城卫星涪城造”。涪城一号将获取的信息用于全球范围的国土利用、海洋环境、应急响应、地质灾害、水利和农业监测、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领域。“绵阳星座”建成投用后,可实现亚米级高分辨率影像高频次覆盖,特别可为气候条件差、自然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卫星遥感数据严重不足的区域,提供应急抢险、灾前预警、城市综合感知等方面的全域数据。“涪城一号”作为“绵阳星座”的首发星向太空出发!“涪城一号”具备InSAR干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的监测。该卫星总重300kg,最高分辨率1m×0.5m,性能指标达到C频段轻小型SAR遥感卫星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无视昼夜、穿透云雾,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具备聚束、条带及扫描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